每年高考,作文题目总是备受瞩目。2018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是丰富多彩,涵盖了多个方面,从个人成长到社会现象,从传统文化到时代精神,为考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考与表达空间。
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展现了对时代脉搏的紧密把握和对青年成长的深切关注。以全国卷一为例,“世纪宝宝中国梦”这一题目将考生带入了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中,让他们以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为视角,回顾过去、审视现在并展望未来。这要求考生们具备宏观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思考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使命与担当。许多考生选择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出发,讲述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如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反映出国家的日益强大,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交融等,使文章既有真情实感又富有时代高度。
而全国卷二的作文关于对战机防护的讨论,看似是一个军事领域的话题,实则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辩证看待。考生们需要权衡战斗机弹痕少的部位是否应该加强防护这一争议性问题,从表象深入到本质进行分析。有的考生通过类比生活中的现象,如不能仅凭表面的成绩判断学生的努力程度,来阐述看问题要全面客观,不能被惯性思维所束缚,这种深入浅出的论证方式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再看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这一题目聚焦于青年群体在新时代的定位与责任。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考生们结合地域特色和个人理想,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比如有的考生写到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感受祖国的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素养,为首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体现了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天津卷“器”这一题目则充满了文化底蕴和哲学意味。它既可以实指具体的器物,也可以引申出对人的品质、才华等方面的理解。考生们有的从传统工艺品的角度切入,讲述工匠们如何精心雕琢一件件“器”,传承古老技艺;有的则从个人修养出发,认为青年应成为有“器量”之人,包容多元文化,不断提升自我。无论是哪种立意,都展现出考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上海卷关于“被需要”的主题,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他人的需求以及自己被需要的渴望。考生们通过讲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故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在给予和接受“被需要”中获得的情感满足和价值认同。比如有的考生写自己在社区帮助孤寡老人的故事,从老人的感激眼神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深刻阐述了“被需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这些 2018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从不同角度引导考生思考社会、人生、文化等诸多层面的问题,不仅考查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知识储备,更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它们如同一扇扇窗户,让考生透过文字展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我们了解那一届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018高考作文题目汇总(18年高考作文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