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201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更是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
文章大纲如下:首先阐述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的背景和特点,接着分析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重点,包括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再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优秀作文的亮点和不足,最后总结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的影响和启示。
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导向性。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例如,有的作文题目涉及到科技创新对生活的影响,有的则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命题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关注身边的世界,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形式上看,2018年的高考作文全国卷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立意和创作,有的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给学生设定具体的写作情境和任务。这种多样化的命题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能够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才华和个性。
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方面,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立意的深刻性。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主题,挖掘出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对问题的深刻思考。例如,在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中,有的学生不仅阐述了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还深入探讨了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人际关系的疏离、环境污染等,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二是结构的合理性。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出主题;中间部分要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展开充分的论述;结尾要简洁有力,升华主题。有些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合理运用各种结构手法,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使文章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三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语言是作文的载体,准确的语言能够清晰地表达思想,生动的语言则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些学生在作文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注重词汇的选择和运用,避免了语言的平淡和单调。也有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不足,如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等,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通过对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优秀作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亮点。这些作文通常具有深刻的立意、清晰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例如,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作文,作者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讲述了当地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问题,呼吁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章立意高远,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同时,这些优秀作文也能够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关注时代发展中的问题,体现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也有一些作文存在不足之处,如立意不够新颖、结构松散、语言平淡等。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写作时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让他们明白优秀的作文应该是内容与形式并重,既要关注社会现实,又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对于未来的高考作文备考,我们也应该从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应对日益变化的考试要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高考作文2018全国卷(高考作文2018年全国卷)